2022-10-25 14:37
空气压缩机(AirCompressor)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,它是将原动机(通常是电动机)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。空气压缩机因其用途广泛,被划分为“通用机械”中的一个重要类别。从使用领域来看,空气压缩机主要被应用在机械制造、化工和石化、矿山冶金、纺织服装、食品和制药、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,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。
行业发展周期分析
初创期: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,需求增长较快,技术变动较大,产业中的企业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、占领市场,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在产品、市场、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,对产业特点、产业竞争状况、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,企业进入壁垒较低。
成长期: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,需求高速增长,技术渐趋定型,产业特点、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,企业进入壁垒提高,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。
成熟期: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,需求增长率不高,技术上已经成熟,产业特点、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,买方市场形成,产业盈利能力下降,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,产业进入壁垒很高。
衰退期: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,需求下降,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。
中国空气压缩机曾经经历了起步、成长两个阶段,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。随着空气压缩机行业的迅速发展,空气压缩机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,逐渐形成了一批ling先企业,这些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不断提高竞争力。
具体来看,可以分为三个时期:1999年之前的活塞机时期、2000-2010年的常规螺杆机时期、2011年之后的非常规机时期。在1999年之前,活塞机在中国压缩机市场上占据绝对的主要地位,且市场对螺杆机认识严重不足。仅有的几家压缩机企业,基本为外资品牌,且采购客户大多为外资、合资、台资企业。2000年之后,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,经济高速增长,压缩机市场需求迅速扩大,技术更为先进、工艺更为简易、维护更为方便、运行更为稳定的螺杆机逐渐被市场所接受,市场上的螺杆机品牌和销量进入井喷状态。同时,丰厚利润使得市场产能快速提升。直到2011年左右,市场增速趋缓,增量市场萎缩,竞争压力增大。随着国内压缩机企业产品、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理念更新,永磁变频、两级压缩、中高低压、无油润滑等提倡节能减耗、绿色环保等价值战的技术格局逐渐形成,使得行业进入第三阶段,但目前仍在发展的路上。
如果将其细分,又可以分为以下7个阶段:
1.螺杆空压机整机的完全进口阶段
虽然有螺杆空压机企业在研发重要部件,但是设备过于陈旧,机器性能比较差,并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。世界跨国公司逐渐进入并垄断螺杆空压机市场。而我国的相关技术标准、基本理论、人才训练等才刚刚起步。需求推动发展,螺杆空压机的教材、SCAD的设计软件也是在这一阶段完善的。
2.螺杆空压机重要部件进口阶段
以生产主机产品为代表的GHH公司、ROTORCOMP公司、TAMROTOR公司进入中国市场。尤其是GHH公司,该公司CF系列的高性能主机进入中国市场,激发了国人对螺杆空压机的广泛关注。经过短短2-3年的时间,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获得了行业积极认可,国际公司的垄断也不复存在,国内的螺杆空气压缩机 厂家也进入到竞争行列。
3.同期,HOERBIGER、VMC、AIRCON、DANFOSS、PARKER、LEKLLI的重要配套件进入中国。
4.螺杆空压机一般部件国产化阶段
这一阶段除主机的研制在明显起步外,其它部件已实现可以在国内生产。
5.螺杆空压机重要部件国产化阶段
这一阶段以主机为代表,还包括进气阀、控制器、传感器等。典型代表为汉钟、FUSHENG等。
6.螺杆空压机全部国产化阶段
以开山、鲍斯、汉钟等提供主机为代表的整机厂,能够全面生产螺杆压缩机全部主配件及其附属设备,行业从此开始与外资品牌争雄。
7.部分超越阶段
在这一阶段,以永磁变频、两级压缩为代表,以节能降耗为契机,以增量市场下滑为背景,让内资品牌在部分机型与领域超越外资品牌,走在了行业前端,但后续发展依然任务繁重。
中外行业成熟度对比
单从产品质量论,国产空气压缩机与进口空气压缩机的差距较小,但自主创新能力缺乏,模仿情况依然普遍存在。而在价格方面,国产设备仍然要比进口的低很多,不要说意大利、德国的产品,就是韩国产品,其售价至少也要高出国产机的一倍以上。
当前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福建等地的空气压缩机械发展较为迅猛,生产品种基本覆盖气体压缩工艺的各个环节,完全具备了整机输出能力,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接近甚至超过国际空气压缩机市场的水平,并融入国际化的压缩机设计、工艺产品生产理念。广东、福建、浙江三大空气压缩机生产基地的产品已出口欧洲、东南亚、中东与俄罗斯等国际市场。
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
中国空气压缩机行业经过近年的发展,行业总体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均有所提升,但相对于高端市场需求,国内空气压缩机供给能力仍相对有限,而中低端市场,产能严重过剩。但随着行业格局的改变,国内压缩机产业仍然具备较高的成长性。
行业形势及投资前景
2013年以来,国内经济形势复杂,空压机下游应用领域与宏观经济、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行业需求持续低迷,市场需求仍未走出疲软的局面,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销售业绩持续下滑。
根据76家压缩机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上报数据显示,截止2014年底,共拥有资产总额244亿元,同比稳定增长,但主营业务收入连年持续下降幅度3%左右,利润总额下降幅度更达10%左右。
2015年是中国经济面对挑战的一年,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、对外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以及人力、环境、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,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,但是对于我们压缩机行业来说仍是困难重重,部分关键性指标增长呈回落态势,需求疲软、行业同质化竞争仍很严重,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等问题亟待解决。
2016年全球经济仍面临许多重大挑战,经济复苏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。而整个机械工业的需求模式正在由增量主导向存量主导转变,新建和改造项目的比重在发生变化,传统需求不足和新兴需求难以满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,研发工作及市场开拓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也面临考验。空气压缩机产品作为投资类产品,行业总体或将继续低迷。
综合国际经济形势、市场需求及压缩机行业发展格局,未来空气压缩机的投资机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:
1、行业重点投资领域
空气压缩机企业作为通用机械供应商,其命运与房地产、建筑、工业、工程项目等产业发展休戚相关。近几年,受国家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加大基础建设政策不断深化等因素影响,中国空压机行业迎来了持续高增长的发展机遇。然而,在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,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,空气压缩机行业亦是如此。空压机市场方面,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,以及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,高效节能也已逐渐成为国内企业的共识,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。有业内人士预判,在宏观经济不出现较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前提下,建议将投资重点放在高效节能的空压机领域。
2、行业重点投资产品
近年来,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模式,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,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,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、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,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。经济运行发生的深层次变化要求业内认识和评判经济状况的指标,并相应地拓展和深化。
由于全球能源紧张,导致能源、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,再加上本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,使得制造企业运营成本上升,利润空间萎缩。为了减弱利润下降幅度,制造企业未来会加速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,降低人力投入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在这种趋势下,建议将投资重点聚焦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、节能环保和性价比高等优势的永磁变频压缩机、无油螺杆空气压缩机、两级压缩产品等方面。
中国的空气压缩机市场之前主要由活塞式、螺杆式、离心式、滑片式等空气压缩机组成,其中活塞式占比最大,其次是螺杆式、离心式、滑片式、涡旋式等。近年来,随着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和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的发展,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在行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,但目前其仍占据一定比例。
(1)螺杆式空气压缩机
相比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,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具有运行成本低的优势。从机器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,螺杆机的投资回收率比活塞机高20%,具有节能效果明显等优点。正因此,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在许多领域开始逐步替代活塞式空气压缩机。
与此同时,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,以及社会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,节能型压缩机将逐渐成为市场热点,即在役常规螺杆机将进入高能效螺杆机替代期。预计行业会加大推广达到国家1、2级能效标准的压缩机产品力度,加快现有不合理的压缩机系统节能改造。因此,未来投资方向将由重量变为重质。
(2)离心式空气压缩机
由于离心式压缩机是无油压缩机,安全、卫生等性能都比较好,可以应用于食品、制药以及采矿、空气分离等对作业环境要求较高的行业。目前,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主要运用在钢铁、石油化学、造船、电力及汽车这几个领域,其需求量可占离心空气压缩机总体需求量的70%以上。需注意,钢铁、造船、电力、汽车这几个行业目前处于景气下行的态势,预计下游增长的放缓,将使得离心式压缩机市场需求放慢。